杨叔子院士在全国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07-04-04 作者: 来源:华体官网登录入口 点击数:2
全国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以《教育·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为题向大会作了专题报告。
杨叔子院士的报告分为五大部分:一、文化与和谐文化;二、教育、育人、素质;三、文化素质教育;四、“五定要”与“五更要”;五、两种教育的比较。
关于文化与和谐文化,杨院士首先指出,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维系。他继而指出,和谐文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灵魂贯穿三者,统帅三者,树立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体现了理想和精神的追求,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精髓则是一种情感、责任的体现,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种体现了行为准则的道德基础。
在教育、育人、素质的关系中,杨叔子院士再一次强调了教育是“育人”非“制器”的观点。他指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德才兼备的观点,而“才,德之资;德,才之帅”。“才”要体现、升华为“德”;“德”能统帅、激活“才”。他认为,就育人而言,文化内涵了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五者的统一。.知识是基础,体现为具体的才;思维是关键,“人为万物之灵”。方法是根本,体现为架桥铺路和实践;原则则是精髓,原则指导三者。精神是灵魂,灵魂融入四者,统帅四者。
关于文化素质教育,杨院士认为,过弱的人文熏陶,过窄的专业基础,过强的个性制约,过重的功利导向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时弊。他指出,人文文化的功能是确立为人之本,而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不仅同源,而且共生互通,整体不可分割。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只有坚持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才能培养出高度的人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高度的灵性(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人才。
为此,杨院士提出了“五定要”与“五更要”。定要精于科学,更要精于人学;定要精于电脑,更要精于人脑;定要精于网情,更要精于人情;定要精于商品,更要精于人品;定要精于灵性,更要精于人性。 最后他还简单比较了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异同。
长风破浪今是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杨院士饱含激情地以这句诗句结束了今天的报告。在整个演讲中,杨院士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结合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对文化素质教育作了新的诠释。杨院士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学养,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博得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党工部供稿)
杨叔子院士在开幕式现场讲话